|
水質藍綠藻傳感器是監測水體富營養化、預警藍綠藻水華的核心設備,通過光學技術(如熒光法、圖像法)識別水體中藍綠藻的種類與濃度,廣泛應用于湖泊、水庫、飲用水源地等場景。該傳感器長期浸泡或接觸水體,易受藻類附著、生物黏泥覆蓋、水中雜質污染,導致光學信號衰減、檢測精度下降;同時,戶外使用還面臨風雨、紫外線、低溫等環境因素影響,需通過科學的清潔與防護措施,維持傳感器性能穩定,延長設備壽命。 一、日常清潔 日常清潔是預防污染累積的基礎,需在每次檢測后或定期(如每周)進行,重點去除傳感器表面的輕度污染: 1、光學部件清潔 光學探頭(如發射端、接收端鏡片)是清潔核心,需避免劃傷或化學腐蝕:用軟質材料(如鏡頭布、無絨棉簽)蘸取純水輕輕擦拭鏡片表面,去除附著的浮游藻類、灰塵或水珠,若有輕微生物黏泥,可蘸取少量中性洗滌劑(如溫和的洗潔精稀釋液)輕柔清潔,再用純水沖洗干凈;禁止用硬布、砂紙或有機溶劑(如酒精、丙酮)擦拭鏡片,防止損壞光學涂層,影響信號傳輸;清潔后檢查鏡片是否有劃痕、污漬殘留,確保透光性良好。 2、傳感器外殼與線纜清潔 外殼與線纜的清潔可避免污染擴散:用濕布擦拭傳感器外殼,去除表面的泥沙、藻類殘留,若外殼有防水接口,需檢查接口密封性,清潔后擦干水分,防止濕氣滲入內部電路;線纜表面若附著油污或泥漬,用純水沖洗后用干布擦干,避免線纜外皮因污染物腐蝕加速老化;梳理線纜時避免過度彎折,防止內部導線斷裂,影響數據傳輸。 3、流通池(若有)清潔 配備流通池的傳感器需重點清潔內部:每次使用后,用純水反向沖洗流通池(至少3-5次),清除池內殘留的水樣、藻類,避免藻類在池壁繁殖形成生物膜;若流通池內有頑固污漬,可通入稀釋的弱氧化性溶液(如低濃度次氯酸鈉溶液)浸泡數分鐘,再用純水沖洗干凈,防止化學殘留影響后續檢測。 二、定期深度維護 每1-2個月需進行一次深度維護,針對日常清潔無法去除的頑固污染與潛在問題: 1、生物黏泥與結垢清除 長期使用后,傳感器表面易形成生物黏泥(藻類、細菌聚集)或水垢(鈣鎂離子沉積):對于生物黏泥,可用軟毛刷(如牙刷)蘸取純水輕輕刷洗探頭周圍縫隙、流通池內壁,或用超聲波清洗儀(低功率)對可拆卸部件進行清洗(需符合設備說明書要求),徹底去除黏附的生物膜;若有輕微水垢,可蘸取少量稀有機酸(如檸檬酸稀釋液)擦拭,待水垢溶解后用純水沖洗干凈,避免酸液殘留腐蝕金屬部件。 2、部件狀態檢查 深度維護時需同步檢查部件完整性:查看光學鏡片是否有裂紋、脫膜,若鏡片損壞需及時更換同型號配件;檢查傳感器密封件(如O型圈、防水接頭)是否老化、變形或破損,若密封失效,需更換新密封件,防止水體滲入內部電路導致短路;測試線纜接頭的導電性與密封性,若接頭松動或氧化,用砂紙輕輕打磨觸點后重新連接,確保信號傳輸穩定。 三、場景化防護 根據傳感器使用場景(如戶外、高污染水體、低溫環境),需針對性采取防護措施,降低環境干擾: 1、戶外環境防護 戶外部署需抵御風雨、紫外線與極端溫度:為傳感器加裝防護外殼或遮陽棚,避免陽光直射導致外殼老化、鏡片溫度過高影響檢測;暴雨或強風天氣前,檢查傳感器固定是否牢固,必要時暫時收回設備,防止風吹倒或雨水灌入;冬季低溫環境下,為傳感器加裝保溫套或伴熱裝置,防止鏡片結冰、線纜變硬開裂,確保設備正常啟動。 2、高污染水體防護 在藻類密集、懸浮物多的水體(如富營養化湖泊、污水廠出水)使用時,需加強污染預防:在傳感器前端加裝濾網(如50-100目濾網),攔截大顆粒懸浮物與藻類,減少探頭污染,濾網需每周清潔或更換,避免堵塞影響水樣流通;定期縮短清潔周期(如每3天清潔一次),防止藻類快速附著形成頑固黏泥;若水體含腐蝕性物質(如工業廢水),需選擇耐腐蝕材質的傳感器(如316不銹鋼外殼、聚四氟乙烯鏡片),或在探頭表面涂抹防腐蝕涂層,延長使用壽命。 3、生物污染防護 長期浸泡易導致傳感器表面生物附著,可采取主動防護:定期在傳感器表面(非光學部件)涂抹生物抑制劑(需符合環保要求,不影響水質與檢測),抑制藻類、細菌繁殖;對于長期連續監測的傳感器,啟用自動反沖洗功能(若設備具備),設定每日固定時間用高壓純水沖洗探頭,減少污染累積,反沖洗后需檢查鏡片清潔度,確保無沖洗殘留。 四、長期存放保護 傳感器長期停用(如冬季結冰期、設備檢修)時,需做好存放防護,防止性能衰減: 1、存放前預處理 存放前需徹底清潔與干燥:按深度維護標準清潔傳感器所有部件,去除殘留的藻類、污漬,用純水反復沖洗后,放置在陰涼通風處自然晾干,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烘烤;拆除易損耗部件(如濾網、密封件),單獨清潔后密封保存,若密封件老化,直接更換新件;斷開線纜連接,用防塵防水帽密封接口,在接口處涂抹少量防銹油(金屬接口),防止氧化。 2、存儲環境控制 存儲環境需溫濕度適宜、無干擾:將傳感器放入專用收納箱,箱內鋪設軟質緩沖材料(如海綿),固定傳感器位置,避免碰撞;存儲溫度控制在5-30℃,相對濕度不超過80%,箱內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干燥劑),定期更換受潮干燥劑;遠離化學試劑、強電磁源(如變頻器、電機)與重物,防止化學腐蝕、磁化或擠壓損壞。 3、定期檢查 存放期間每1-2個月檢查一次:打開收納箱,檢查傳感器外觀是否完好,鏡片是否有灰塵、霉斑,若有灰塵用干布輕輕擦拭;檢查線纜外皮是否變硬、開裂,接口密封是否嚴密;對可拆卸部件(如校準塊)進行清潔,確保無存放污染,檢查后重新密封收納,避免長期靜置導致部件老化。 五、總結 水質藍綠藻傳感器的清潔與防護需貫穿“日常使用-定期維護-場景適配-長期存放”全周期,核心是通過及時清潔去除污染、針對性防護應對環境干擾、科學存放避免閑置損壞。這些措施不僅能保障傳感器檢測精度,避免因污染或環境影響導致的藍綠藻監測誤判,還能顯著延長設備壽命,降低運維成本,為水體富營養化監測與水華預警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。
| 水質藍綠藻傳感器的清潔與防護措施:http://www.jinkejj.com/newss-9305.html |
|